公司要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要闻 >

《阳光报》记者走进公司对口扶贫村——安康市平利县正阳镇南溪河村

发布日期:2017-07-10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公司驻村第一书记梁维进:老百姓的笑容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

南溪河村干部走访贫困户、梁维进(左二)与贫困户交谈

走访贫困户

平利县正阳镇南溪河村地处秦巴山深处,位于海拔1200米高地,交通条件落后,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和外出务工,老百姓收入普遍偏低。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79户共489人。交通不便、缺技术、缺劳力成为了南溪河村致贫的主要原因,当地贫困人口占到了全村60%,而经济收入的落后,致使村容村貌以及村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如何推动当地的扶贫攻坚工作,驻村第一书记梁维进是怎样帮扶贫困群众的,对此,《阳光报》记者走进安康市平利县正阳镇南溪河村进行了实地采访。

陈金山 记者 杨泽星 文/图

先修产业路再谈“致富路”

去年4月,西安交大资产公司派梁维进到安康市平利县正阳镇南溪河村,担任该村扶贫“第一书记”。尽管在去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呈现在梁维进眼前的南溪河村,还是让他的内心焦虑起来。

“我到底能为这些村民做些什么呢”?梁维进坦言,当时他的内心除了焦急,也有一丝顾虑,虽然焦急过,怀疑过,唯独没有动摇过。在进行了走访摸索后,梁维进决定先从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改善民生,带给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

为了方便村民的出行,同时改善村容环境,梁维进积极争取西安交大资产公司和正阳镇政府的支持,并与村两委会负责人多次赴县级部门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经过多方努力协调,南溪河村完成了连户路、产业路的修建,让村民告别了“晚上不敢走、白天一身土”的出行问题。

引导群众发展产业从源头斩断“穷根”

“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梁维进告诉记者,有的贫困户今年靠外出打工收入达到脱贫线,明年若不外出打工,就会再次返贫。为此,他动员贫困群众眼光要长远,瞅准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在检查贫困户产业备案汇总表时,梁维进发现没有贫困群众胡发全的产业备案。咨询村委会得知,由于胡发泉计划外出务工,不准备发展产业,村上在做产业项目对接时就没有备案,也没对他进行引导。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梁书记多次来到村民胡发泉家,和他拉家常、讲解产业扶贫的相关政策,并引导胡发泉要有长期发展产业的计划,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经过梁书记的政策讲解,胡发泉决心通过管理好三亩茶园从而达到脱贫增收。依据政策,他免费领取了150斤茶籽。不光讲解政策,梁书记还多次来到胡发泉家,与他沟通谈心,讲解自己在西安交大工作时的一些先进理念。

记者了解到,南溪河村是2017年计划脱贫村。脱贫关键是产业发展,为了让户户有产业,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在梁维进和村干部地共同努力下,除兜底保障外的95户贫困户全部都落实了产业项目,让贫困户能真真正正地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让家乡人认识“家乡”的土特产

路也修了,产业也发展了。近日,梁书记正打算带着南溪河村天然土蜂蜜去西安参加展销活动。其实,这已经不是梁书记第一次去当推销员。

在今年清明假期的时候,梁书记就带着南溪河村的蜂蜜等农产品在一次西安花博会上推销,三天共签订了200多斤的蜂蜜订单。

“在广场上卖货还真是没干过,当时还挺紧张的”。提起“卖货”的事,梁维进感触颇深,“当时半天没人来买,我又拉不下脸,后来想到那些贫困的老百姓,我心想,豁出去了,就开始使劲吆喝,没想到最后卖得还不错”。通过花博会上的展销,也大大提升了正阳农产品的知名度,慕名网购的顾客也大大增多。梁维进告诉记者,在正阳镇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早已将正阳当作自己的“第二家乡”,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都会将“家乡”的土特产带给家乡人,也为“家乡”的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每每记者跟随梁书记走访南溪河村时,都会见到村民热情地招呼声,“梁书记,过来坐”“梁书记,奏么子起(平利方言:干什么去)”“梁书记,过来吃饭,今天刚挖的鲜土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今年6月,梁维进被平利县评为县级优秀第一书记。荣誉加身的他在和记者交谈中说道,“在我心中,只要老百姓脸上的笑容多了,那才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

从西安市到安康市,再到平利县正阳镇,从关中平原到秦巴山深处。梁维进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民坚定地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编辑:     来源:
上一篇:康桥饮食公司开展暑期“送清凉”活动 下一篇: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