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交大资产公司驻安康市平利县正阳镇南溪河村第一书记梁维进
梁维进有个绰号叫“梁向阳”,来自于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安康市平利县正阳镇南溪河村的村民们认为梁维进就是马向阳的生活原型,于是这个绰号便被村民亲切的叫开了。
梁维进初到正阳镇南溪河村担任第一书记时,村民们见这位关中汉子,健谈目睿,一看就是个精明干练的人。起初,梁维进的普通话还略带一些关中调,现在他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正阳人了。
去年春季,梁维进初来乍到,就忙着了解这里的村况民情,跑遍了全村的家家户户,尤其是村里的贫困户。五组的向厚志家在深山老林里,从村委会到他家往返需60多里,近一半路程只能步行,路窄险陡,悬崖令人毛骨悚然。梁书记第一次到向家,向老汉还把他当成外地的骗子,去的次数多了,他俩竟然成了朋友,向老汉逢人就说:“梁书记真是一个好干部,他不嫌我脏、穷,时不时还带东西看望我,这样的干部我还没见过”。四组的余世学性格内向,语言木讷,梁书记经常去他家,还帮他做些活路,给他出些挣钱的主意。如今的余世学话也多起来了,脸上笑咪咪的,他的哑巴妻一见到梁书记,也比划着对他竖起大拇指。一组的李安元身体偏瘫后,腿脚不灵便,他是个老中学生,有知识,在家很郁闷,梁书记在走访时,李安元在无意闲聊中说到关中八大怪锅盔像锅盖,没过多久,梁书记回家给他带了锅盔,让李安元亲自感受关中八大怪之一的独特味道,他还给李安元买了一大摞书籍让他解闷,李安元最喜欢的莫过于陈忠实的《白鹿原》。他还帮黄兵娃子养蜂子,和单身汉宋官友结成朋友,陪着宋官友90多岁的老母亲聊天,给宋官友张罗着找媳妇儿……本村的有嫁娶,他总到场祝贺,哪家有丧事,他要去吊唁,劝家人节哀。

在和村民的日常交往中,梁维进发现,一些年纪稍大的群众听不懂关中话,他就学着说正阳的方言土语,学正阳话的语音语调。现在梁维进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正阳话,“麻利些”(快点)、“皮头”(上边)、“裸念人”(麻倾人)、"冇有"(没得)这些正阳方言,他脱口而出。梁维进的生活习惯和衣着穿戴,举手投足,都在适应着正阳。
梁维进来到南溪河村后,村上许多难缠的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以前一些扯皮闹筋的人只要他到场一解释都皈依服法,群众说:“只要梁书记在场,我们不会、也不敢扯横筋。他掌握政策法规,不走火(不会出偏差)。”
近年来,梁维进和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广大村民,抓住脱贫攻坚的机遇,加快了南溪河村脱贫的步伐,一个新南溪已崭露头角。南溪河村河口社区前街目前初具规模,后街已显雏形,镇安置房可望年底竣工,到时居往在南溪河村滑坡及高寒地段的“五湾”、“三沟”、“两面坡”上的一百多贫困户可入住新楼房。社区南边的十八套“钥匙工程”房现已分配入住,今年新建的“村社区活动中心”矗立在前后两街的中心,近1000平米的活动广场上,男女老少每遇天晴的傍晚,人们便来这里玩几手篮球,打几盘乒乓;老妪、少妇、村姑都踩着节拍跳起了广场舞;广场上的运动器械也有百姓休闲的身影。

南溪河村段的镇村公路,裁弯取直,补坑平凼,填沟拱涵的改造加宽工程完成在即,为了今后高山迁移村民的林茶药粮和核桃板栗的发展,三四五组两条生产便道全部硬化,近3公里的两条产业路保障了村民的后续发展。梁维进每年从自己单位里(西安交大资产公司)争取到20万元的帮扶资金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修了两座便民桥,便利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安全出行;同时,国家投资新建饮水工程,已建成峻工,村民可喝上了甘甜清澈的山泉水。
今年南溪河村计划脱贫,届时一个崭新的南溪社区将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不是天方夜谭,它将成为事实。这些成绩凝聚着梁书记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南溪村民把新铺的产业路叫“梁路”(粮食路),把便民桥叫“梁桥”(古式桥一种“凉桥”),把引来的清澈山泉水叫“梁水”(真正的凉水)。
梁(粮)路、梁(凉)桥、梁(凉)水、“梁向阳”,这些称谓包含了村民对梁维进第一书记的敬爱,也是村民们授予他最有价值的金奖杯。(周晓华 万佳红)
编辑: 来源: